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发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号召,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引领了新时代党的建设迈向新征程。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在基层党建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党建工作责任不断压紧压实,党务工作日益落细落小落实,一片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但有的基层党建工作产生了新的形式主义,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效力,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纠正。
一、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
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不佳,甚至与中心工作‘两张皮’、没有什么效果”。分析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主义,主要有以下四种倾向。
(一)党建党务化。党建工作与党务工作界限不清,操作模糊,有的把党务工作作为党建工作来抓,以抓党务工作替代抓党建工作,两者混为一谈,使大量的人财物力,沉浮于繁琐的党务事务中。说到党建工作,一些党务工作者想到的便是开会凑数、作会议记录、补痕迹资料、建工作台账,有的基层党组织不在党建工作实效上作文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痕迹资料和会议记录上,结果使党建工作变成了赛记录、比资料、弄台账,导致了党建工作纯粹党务化的倾向。
(二)载体复杂化。一是名目多。经常推出新的党建载体活动,有许多活动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提法不一样。这些活动,有的难以统筹,能够统筹的便合并开展,为了应付,只好在文件、资料和宣传上做文章,每项活动先做个方案、发个通知,然后组织部分党员搞几次,做好记录、写些体会,再宣传宣传,接着编造不同名称的几份痕迹资料分别存档。这类过多过泛的党建载体活动,能坚持长久的不多,往往是刚开始时轰轰烈烈,过几个月就冷冷清清。二是花样多。有的载体活动不做科学严谨的安全、保密评估,盲目将党建的重要信息资料传上互联网、植入APP、转入微信群、变成大数据,作为党建工作的创新成果,进行炒作宣传。有的就连组织党员看个专题片,都要求把照片、纪实上传到APP。三是名堂多。经常“推陈出新”,不断发明新的名词、概念,有的名词概念难以一目了然认知和理解,就算是党务工作者,如果工作有间隔,或者工作有变化,就不知道党建做什么了,更何况是普通党员了。
(三)工作形式化。一是重表象。一提党建工作要有成效、创新,一些党组织不是在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活动方式、组织设置等方面下功夫,而是热衷于装修党员活动室、党建展示室,追求市内装修好、墙上贴的新、室内摆放新、氛围展示新,实质上就是比装修和装潢。二是轻实效。有些党建平台建起来后,便闲置起来不发挥作用,平时“铁将军”把门,无人问津,有人参观检查时才“开门接客”,或者使用率很低,没有实现为党员和群众服务、把党员和群众的意志凝聚起来、为中心工作和大局服务的目标。三是促浪费。无论是观摩还是学习,检查还是迎检,一些党组织习惯于制作很多宣传展板,这些展板许多是一次性的,遇到类似活动还要制作新的,有的经常重复制作,造成很大浪费。四是图增量。有的地方党组织每年制发大量的文件安排布置党建工作,贯彻落实这些文件又要制发大量的文件,层层如此,有的还层层加码;有的党建工作任务逐年大幅攀升,下一年要超过上一年,形成了工作量的加法,甚至乘法。
(四)痕迹过度化。一是工作惟有痕迹。在有的党务工作者眼里,党建工作就是写不完的汇报材料、写不完的典型材料、写不完的情况材料、统计不完的表、永远在路上的资料,等等。只是深陷于党务繁杂事务中埋头苦干,难以抽身,顾不得、也不会跳出党务看党建,认真思考党建工作的本质问题。这让一些基层党务人员滋生惰性,因为做和不做、实干和不实干并不重要,只要有印证资料,党建工作就算做好了,只要在台账上做文章,党建工作就不会丢分。二是考评只认痕迹。有的在检查考核党建工作时,要求提供相关的会议记录、部署文件、过程资料、督查资料、成效资料、台账资料,甚至包括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有时还会要求把材料装订成册,规范装盒报送。有的甚至要求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粗,在具体内容或者具体环节上不能有任何简化和省略。这就造成了在具体工作中,比的不是各部门党建工作实效,而是党务人员补资料、造台账的能力,导致了党建向党务失衡的状况。
二、基层党建工作形式主义产生的原因分析
分析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其共性和个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制度设计短板。一是制度水平相对滞后。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制定了很多的制度,但与基层实际工作需求相比,工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套用的多、管用的少,复杂的多、简单的少。二是制度执行不够到位。多数制度严责性要求多,具体实施细则少,许多缺少程序性和违规追究条款,实际操作性差,加之缺乏有效操作监管措施,导致实效性较弱。
(二)目标手段不清。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程度,手段是实现目标的具体实施和必要方式。党建是目标,是思想层面,属“战略”层级;党务是手段,是操作层面,属“战术”层级。基层党建的形式主义,问题出在抓党建工作不得要领、不得其然,找不到好思路、好方法、好举措,以抓党务替代抓党建,以党务载体的拓张和过度留痕作为党建工作的成效。
(三)考评导向偏颇。很多基层党建工作检查考评,不是看组织力,也不是看党建引领其他工作的成效,而是就党务看党建。工作的贯彻落实主要看文件发没发、会议开没开、会议记录规不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制度的执行,不是看遵守落实的效果,而是看数召开的会议次数够不够,有没有相应的材料;对照检查党建工作的指标,不是走访党员和群众,而是查看每项指标是否都有印证资料,没有更多关注基层党组织到底落实了什么重大任务,干了什么重要工作,发挥了什么作用。
(四)方法措施失真。各级党政机关工作范围大体可概括为党务、政务、事务三个方面,就传统而言,政务、事务属外延性事务,工作成效较容易显现,而党建工作,主要是党的自身建设,属于基础性工作,党建工作成效要从综合成绩中反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建的拓张、是领导力的拓张、是组织力的拓张。纯党务的拓张,造成了党建与政务、事务争人力、财力和时间,造成了几者之间不适当的博弈和权衡,方法措施的不当,大大打了党建工作成效的折扣。
(五)党性修养弱化。有的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由于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归属感与责任感都有所下降,对党组织产生距离感、生疏感和游离感,对党的教育管理有所抵触,对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消极应付,有的甚至认为党建就是在搞形式。实际表现有政治意识弱化、对党的方针政策漠不关心等;有的理想信念淡漠,只要“实惠”、不要理想,只讲“金钱”、不讲“信仰”,只讲报酬、不讲奉献;有的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等。
(六)工作保障差距。一是队伍建设差距。许多基层党组织,没有专职的党务工作者,尤其是支部层级,基本没有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党务工作者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不合理等方面,有的部门安排老、弱、病、残人员从事党务工作,有的甚至安排非党人员、临时工作人员搞党务;有的党务工作者,不钻研党建业务工作,对工作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二是资金保障差距。党建考核都要求安排党建专项经费,各单位也编制相应的经费预算,但是目前财政没有该预算款项科目,所以各单位的党建经费只是在办公经费中报销,有时经费紧张还难以保障,党建经费成为“虚头账户”,较大的影响了党建工作开展。
三、克服基层党建工作形式主义的措施
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主义迹象,在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表现不一样、程度不一样,但是他的危害和结果都不容忽视,必须坚决加以杜绝。当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克服基层党建工作形式主义进行考量、关照和着力。
(一)保持坚定政治立场。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纲”和“本”,纲举才能目张、本顺才会末从。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更加地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党建就是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牢牢抓住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广度和深度,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抓出坚定的政治信仰、纯粹的政治忠诚、强烈的政治担当。
(二)找准正确工作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做好党建工作必须有清晰、清楚、清醒的工作思路,回答好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关键在于结合自身,没有经验可以完全照搬照用,一定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探出适合自己的一条党建工作之路。发展好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要将党建置于工作发展的大局之中进行谋划和布局,克服党建党务化思维,从“战略”层级思考党建,从“战术”层级实施党务,以党建为目标统领党务、以党务为手段支撑党建,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达到党建引领发展、以发展促进党建的目的。还有,要正确的看待创新,如果创新使工作更加方便快捷、简单易行,就会是有生命力和发展力的创新;如果以创新的名义使工作复杂化、繁琐化和增量化,是无效的创新,是工作不得法的表现,还会对党建工作的发展产生巨大制约和阻碍。
(三)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既要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以全面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建载体活动要少而精,在喜闻乐见、接地气、简单管用上下功夫。规定动作不能走样,创新动作要合乎实际、易于操作、方便普及。一个载体如果开战起来,就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并不断改进活动的方式方法,绝不能朝三暮四、朝令夕改,使党建载体活动真正走进党员心里,记得住、说得清、忘不了,取得实效。
(四)精简规范党务工作。抓党建是目标,但是抓党建的成效要靠党务工作这个手段来考量、来评价、来体现。党务工作的“度”和“量”,如同“加法”和“减法”的辩证关系,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既能够对立、也能够统一,关键在于“度”的把握、“量”的适当。就基层党建而言,党建责任、党员责任等的压实,会形成党务的“加法”,“度”得当会形成党建和业务工作的“乘法”效应;但是,“度”如果没有把握好,导致党务“加法”过量,也会造成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减法”,甚至“除法”。基层党建的党务工作,要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制度化建设,紧紧围绕《党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党纪党规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部门和基层实际,形成清晰明了、科学合理、简单有效的党务工作标准,并允许地方基层结合实际可以有适当的变通可能,自上下的贯彻落实,在抓实抓好党务工作的同时,给基层释放出工作空间,集中资源、兵力和精力多干些党建的事。
(五)优化党建检查考核。改变检查考核方式,用好考评“指挥棒”,少盯痕迹台账,多听党员和群众评价,多测服务对象满意度,多看党建工作实际效果,形成倒逼压力,激发内生动力。建立科学完善的考评体系,化繁为简,突出工作重点设计指标;注重过程与效果并重,既要考核怎样做、更要评价取得的成果;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能量化的要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确切定性;做到分类指导,既要设立共性指标,又要考虑部门行业的不同设计个性指标。采取公平有效的考核方式,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设立基层和群众认可的衡量标准,设置公众满意度指标,量化考核充分考虑实际,定性考评充分考虑群众感受和认可度;利用先进技术和简化流程,提高考核效率。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合理确定权重,将党建考评结果作为领导班子的重要工作实绩,与党务干部的提拔使用相结合。
(六)强化党建工作保障。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党务队伍。党建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要注重实效,所以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按照机关工作人员1%至2%的比例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规定”,延伸到支部,保证专职专用;加大对党务工作人员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的业务培训,既要熟知党建和做好党务工作的知识,又要追踪社会热点、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不断增添党建工作担当的本领。强化党建工作的物力保障。根据党组织党员人数测算党建工作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款项科目,每年度进行专项安排,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欲筑其室,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基层党建是固本强基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必须努力克服、坚决摒弃形式主义,才能确保党的肌体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