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感谢您接受采访。我们知道,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科院考察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当时习总书记对科技界和中科院提出了哪些要求?
白春礼: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到科教机构进行考察并系统发表对科技工作的重要意见,充分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科技教育事业和中科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习总书记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立足全球视野,着眼未来发展,对指导我国和我院科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习总书记的讲话,从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出发,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富且落后一样要挨打。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习总书记还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在水平、体制、布局和人才方面存在的“四个不适应”,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中科院成立60多年来的创新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强调中科院是一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对中科院未来发展提出了“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这对我院广大科研人员和干部职工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进一步增强了大家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都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记者:刚才您说习总书记针对中科院未来发展提出了“四个率先”,您是怎样理解的?中科院在未来的发展中又将如何贯彻落实这样的要求与期望呢?
白春礼:我认为,“四个率先”是和中科院的历史地位和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标准和要求,也是对中科院更好地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应有作用的期待与信任,其核心就是重大产出。“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就是要产出有影响的重大科研成果,“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就是要培养出能担当重大创新任务的杰出人才,“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就是要在重大决策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就是要打造一批卓越的科技创新平台。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四个率先”的要求和期待,我院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突出重点,致力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习总书记强调,真正的核心科技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要瞄准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瞄准保障改善民生、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瞄准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形成“上天入地下海”“宏观微观贯通”“顶天立地结合”的重点布局,确定一批战略重点。“上天入地下海”指的是:发挥中科院综合优势,提高我国的空间科技开发能力、对地观测和综合信息应用能力、海洋探测和应用研究能力、战略性资源深部勘察与开发能力;发挥在声学、自动控制方面的优势,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对我国在深潜器等深海探测装备及其关键技术方面的禁运或封锁。“宏观微观贯通”指的是:为应对国家信息安全的严峻挑战,建立最安全的通信技术体系,建立高速率的实用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我们要突破宏观宇宙演化、微观物质结构等重大基本科学问题,力争在信息技术革命中占据国际制高点。“顶天立地结合”指的是:在着力开展前沿探索,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同时,还要围绕新兴产业、民生健康和环境保护,开展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是要以人为本,坚持培养引进相结合、出成果出人才并重、科研与教育并举,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高地。任务完成和人才产出,是学科建设成果得以体现的根本途径;有任务支撑和人才保障,学科建设才能得以持续发展。我们要将学科建设与科研任务完成、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任务带学科,通过承接和完成重大科研任务,提升学科水平和竞争力。这也是中科院较之一般大学的显著优势和特色。
三是要支撑决策,建设国家高端科学思想库。长期以来,我院发挥院士专家富集的优势,取得了一批战略咨询成果。例如,承担十八大重点课题“科技进步和创新”调研任务,提出我国面向2020年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的建议;又如,和中国工程院共同提出实施“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材料科学”科技重大专项的咨询建议,受到中央高度重视和采纳。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发挥院士和专家队伍多学科综合优势,持续开展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形成一批重要的战略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为国家重大科技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四是要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我们要开放合作,大力加强与地方、行业、部门、企业、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同时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增强科技自信,代表中国科技率先“走出去”,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广深度上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要求,发挥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优势,积极推进科教融合,加强“三位一体”的中国科学院建设,建设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卓越中心”。
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在战略必争领域基本上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在孕育新科技革命的若干新兴交叉前沿方向上成为“领跑者”,在主流学科领域进入国际第一方阵,支撑当前发展、引领未来发展。
记者: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改革,解决影响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我们了解到,前段时间中科院启动实施了机关科研管理改革。能否请您谈谈本次改革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白春礼: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国科技发展存在的四个“不相适应”的问题,即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现行科技体制与我国科技快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科技领域布局与发展大势不相适应、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强国要求不相适应。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对照上述“不相适应”,我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自2011年“创新2020”规划启动以来,院党组一直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适应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发展新趋势,不断探索符合重大科研产出导向的科研管理改革思路,提出了“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一三五”(一个定位、三个重点突破、五个培育方向)规划,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等一系列发展思路和战略。如何将这些思路、战略转化为一个个重大成果,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提高我们的执行力。正是出于这一考虑,我院今年5月份启动实施了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工作,以进一步理顺关系、强化协同、提高效能。这项改革旨在促进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机关管理更加科学、合理、顺畅,得到全院上下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以院机关改革为龙头,对全院科研管理体系的改革进行拓展和深化,以促进创新发展,推动“创新2020”和“一三五”规划深入实施。院所两级机关都要紧紧抓住创新服务和创新服务能力建设这一主线,实现从“行政管理型”“资源配置型”向“宏观指导型”“创新服务型”的转变和升级,适应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趋势,卡位新科技革命,全力实现重大突破。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科院党组2013年夏季扩大会议上,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共梳理出全院 62项重大突破目标。我们将针对这些重大突破研究制定分类评价标准,强化过程管理和评估,建立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推动这些重大突破的实现,是我们深化科技管理改革的首要任务。
我们下阶段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依托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其他国家重大任务,进一步整合凝练优秀团队、领域前沿和创新模式,在未来 5~10年内择优建设一批卓越中心,使其成为承接完成重大任务和产出重大成果的平台、汇聚和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的平台、集成先进科研装备和条件的平台、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交流和协同创新的平台、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文化建设的平台,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术高地。
记者:正如您刚才所说,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您如何看待人才在科技创新和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中科院在人才工作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白春礼:中科院作为国家重要科技创新基地与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以培养造就一流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己任。
我院1994年推出的“百人计划”,是我国第一个面向海内外、以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人才计划。2004年以来,相继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启动“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通过创新人才工作理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能够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和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国家战略科技队伍。2011年“创新 2020”启动实施以来,我院进一步突出“人才强院”的发展理念,把人才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制定了“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和“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 5~10年的人才工作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组织成立“青年创新促进会”,恢复“青年科学家奖”评选,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百人计划”管理办法,取消国籍限制,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规模。院属各单位积极落实“人才强院”战略,把人才作为研究所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典型案例。率先在全国科研系统实行了全员聘用合同制,实现了科研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重大转变。
在教育方面,中科院率先建立研究生制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新中国第一家研究生院,率先实行学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后制度。知识创新工程启动以来,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研究生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我院现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与上海市共建的上海科技大学3个教育机构,11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所),研究生导师1.1万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000余人。截至目前,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研究生10余万名人。在学研究生5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2万人。
面对新的形势,中科院将坚持“优化发展环境,造就一流人才,坚持以用为本,支撑创新跨越”的人才工作方针,通过全面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扎实推进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同时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科技队伍整体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我们将从实际出发,改革科研评价和项目管理办法,让广大科技人员从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和过多的考核评价中解放出来,保障一线科技人员科研活动时间不少于 4/5;将继续支持中国科技大学推进科教融合,继续探索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学院+专业学院”矩阵式教育管理模式,落实研究所与 31所高校合作协议,推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十大计划,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不断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与技术拔尖人才、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德才兼备的领军人才、具有高科技素质的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其他单元的合作,共同推进我国科技人才工作。
(原载于《学习时报》 2013-09-23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