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 科研动态
“空间天气数值预报模式研发与演示系统”(二期)完成硬件建设并通过验收
2012-07-09 | 【     】【打印】【关闭

76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组织召开“数值预报模式研发与演示系统”(二期)硬件建设验收会。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相关研究室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心主任助理、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处处长王树志主持。

专家组听取了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仪器设备建设总负责人王赤研究员和技术负责人黄朝晖研究员的建设情况汇报、SGI工程师的技术报告,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测试,同时审阅了相关资料,认为该系统在一期建设基础上,新建技术指标和配置更为先进、合理,为实验室的空间天气数值预报模式研究提供重要支撑。验收组认为该系统建设符合实验室仪器设备建设方案中的各项要求, 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2006年中科院支持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一期硬件建设的基础上,2011年在科技部、财政部的支持下,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历时一年建成了“数值预报模式研发与演示系统”(二期), 该系统采用NUMA架构高性能计算机,内有768Intel Nehalem至强处理器,每秒总计算峰值达7.35万亿次、内存高达3072GB,具备全局共享内存的单一系统映像,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能力,内存扩充能力达16TB, 可互连带宽为15GB/s、延迟低于1微秒,还具有RAS可靠性与配置灵活性,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先进性与适应性。

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对全室研究人员开放,也包括承担实验室开放课题或参加实验室人员主持课题的外单位合作研究人员, 并开始为全国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以及海外有合作关系的研究人员提供服务。数值预报模式研发与演示系统(一期)一直重点支持中科院海外创新团队的研究工作,为获得后续的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奠定了基础,并通过中科院“十五”、“十一五”信息化专项的合作,该系统加入了中科院超级计算三层架构体系,实现多方合作、互惠互利; 数值预报模式研发与演示系统(二期)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为国家科技部“空间天气建模973项目”提供强有力支持。

(供稿: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