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党建与科学文化

感悟峥嵘岁月,争做时代先锋——听老红军讲过去的故事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6-08 | 【打印】【关闭】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宋纯光同志也已经96岁的高龄了。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长征,但作为一名老红军老党员,也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亲历者。近日,离退休党总支、研究生党总支的代表前往宋纯光同志家里,听她诉说着当年那些艰难而又不平凡的光景。

  宋纯光同志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爷爷是个秀才。在那个年代爷爷是一个很开明的人,从小就教宋纯光同志识字,不让宋纯光同志扎辫子裹脚,外人很是看不惯女孩子这样的,但爷爷说:“我这个孙女不是给别人看的,将来是要干事的。”爷爷虽然不知道宋纯光同志和爸爸是党员,但他知道他们做的是好事,还经常和宋纯光同志的妈妈给他们放哨。

  1936年,16岁的宋纯光同志在她的老师——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引领下开始参加党内活动。她会在晚上帮助老师送传单、标语和资料。年轻的宋春光同志很是积极。那时候家附近有口井,交通员把材料放在井旁边的石头缝里边,而宋纯光同志就在晚上出去取材料。

  1937年,宋纯光同志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宋纯光同志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村里发展积极分子,鼓励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中的学习和经历,让她明白中国人不能任人宰割,必须站起来跟日本鬼子斗。

  1938年对于宋纯光同志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她正式加入八路军,同年5月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她在军中的主要工作是发展共产党员。宋纯光同志回忆说:“当时好多人都恨我,因为只要打仗就会有人牺牲,他的家人就会找到我家去埋怨我。” 当时党组织需要在根据地扩大组织,就把宋纯光同志派回家乡。当时,宋纯光同志名义上在村里的小学当教员,但实际上是要以病号的身份去一个中药铺联系工作,而这个中药铺实际上就是党组织的一个联络点。随着队伍的壮大,党组织在宋纯光同志村里的中城、西城、东城成立了一个支部,宋纯光同志的父亲担任支部书记,而宋纯光同志就在这个支部工作。

  1940年,县里派几个交通员,给支部送材料。但没过几天,敌人出动了,外面放哨的交通员不幸被抓遇害,同时他们的身份也被暴露,很多人被抓。当时正好宋纯光同志 “下班”,路上听到鬼子来了的消息,立马回家让奶奶生火炒豆,烧了手里组织的资料,又马上跑去另一个党员家里让他逃跑。做完这些,她才去给自己找藏身地。邻居家的玩伴把她藏在家里的棺材里,在那个年代,基本每家都会提前把棺材摆放在院子里,可她怎么觉得都不对,这棺材过于显眼,于是爬了出来跳到了旁边堆积的高粱堆里。鬼子真来了,东翻西翻,还真的翻开了棺材,没有发现她,宋纯光同志躲过一劫。鬼子走了,但家是回不去了,在婶婶的帮助下乔装打扮后去找父亲商量对策,决定去根据地找组织。在根据地遭遇敌人扫荡,隔几天出动一次,战士们开始跟敌人打游击战,在一次躲避敌人的过程中,宋纯光同志的胳膊中弹了,可在那种情况下都已经注意不到疼痛,在趟过一条冰冷的河水之后,战友发现她流了好多血,她才发现自己已经受伤。可是当时哪有空闲处理伤口,40多天后敌人扫荡结束,伤口都已经发臭了。在没有任何医疗设施情况下,一群人死死地把住她,让她动弹不得,忍着疼痛,医护人员才把子弹顺利拿出来,把伤口做了简单的处理,宋纯光同志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当年,还好子弹没有打到要害,要不然就没命了,这也算是一种幸运。这个时候是41年,我才21岁。打仗这些年,就没有过过安稳日子,每天都是走啊走啊走啊……”回忆起当年的事,已经96岁的老奶奶如是说道。

  在抗战过程中,宋纯光同志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同样是一名八路军的战士、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一次汇合的时候两人相识了,聊着聊着就熟识了。当时军人的恋爱,是更让人感动的,各自有着各自的任务,这次汇合之后又不知什么时候再见,也没有什么通信方式,大部分时间就是思念,也不知道哪次的离别就可能是永远。1942年两人结了婚,可战争还在继续,他们是军人,婚后也不能生活在一次。1943年宋纯光同志怀了她第一个孩子,初为人母,心里满怀欣喜,可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理想,为了祖国和人民,她甘心奉献一切。这个孩子在生下来一个礼拜后,就被委托给别的党员送给一户当地的百姓。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她养了100天,在第100天的时候又不得不迫于战争的压力把孩子送走。当时有个邻居大哥有台照相机,给她和孩子照了个相,让她留念,这张照片她一直留在身边。回忆到这里,老人家拿出相册,颤抖的手指指着那张相片,此时已经泣不成声,哽咽着说:“那个时候这个孩子都会笑了。改革开放以后,也找过,还登过报纸,可已经找不到了。现在也经常梦到,在梦里跟我笑,这个时候我就会醒,每次这样,那我这一宿都不要睡了。”

  1945年日本人投降后,一部分人南下,一部分人北上,宋纯光同志跟随第四野战军北上了,到了吉林通化。不久内战开始,在零下40多摄氏度天气下,天天行军,一哈气四周都是冰。当时共产党在东北只有地下工作,没有军队。为了保护财产,分为两路,一路负责诱惑敌人,一路负责跟不上军队的女孩子、病号和国家财产,宋纯光同志就负责后一路。但是后来国民党步步进攻,国内已没有容身之处。那个时候中国和朝鲜关系友好,宋纯光同志带领着小分队跑到了朝鲜。她的小队称为财产保护的最完好的一队,当时他们队伍的口号是——国家交给我们的财产我们是一厘米一分钱也不能丢。

  新中国成立后,宋纯光先后在银行和公安治安机关工作。后来中国向科学文化领域大进军,要加强科学和教育的建设,宋纯光同志又被分配到土壤和水土保持研究所,又在化学所工作19年,随后被调配到空间中心直到离休。老人说:“我这一辈都在为这个国家奔波,没有死了就是太幸运,太幸运了,虽说没做什么大贡献,但也确实牺牲了很多东西,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我是一名党员。我的父亲,兄弟姐妹,还有我们的配偶都是党员,我们的子女大部分也都是党员,我们家都可以成立个总支了,我们是地地道道的革命家庭呀。”

  听着老红军的故事,我们内心感慨万千,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和平年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供稿:离退休党总支、研究生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