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日本政府出台未来10年《宇宙基本计划》
2015-03-16 | 【     】【打印】【关闭

  来源:《科技前沿快报》

  1月9日,日本政府召开宇宙开发战略本部会议,出台新版《宇宙基本计划》24,规划了今后10年日本在空间领域的政策走向和主要活动。未来日本空间政策目标是:确保空间安全,推进在民生领域的空间应用,维持和强化空间产业与科技基础。计划提出的主要空间活动包括:

  1、卫星定位:确立未来“准天顶”导航卫星的7星体系。在2020年前维持4星体系,2015年开始着手研讨后续卫星,2017年开始开发,争取2023年投入使用。

  2、卫星遥感:强调情报搜集卫星的抗毁性和应急性,2015年着手研发数据中继卫星;探讨快速响应型小卫星与情报搜集卫星联合作业的可行性;开始研发先进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继续开发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温室效应观测卫星;推进对防灾减灾、地球环境观测和资源探查卫星的开发等。

  3、卫星通信和广播:2015年着手开发抗毁性强、可有效应对遥感数据量剧增及频谱资源稀缺问题的激光数据中继卫星,预计2019年发射;2016年着手开发X波段防卫卫星3号星,增强通信的保密性和抗毁能力。

  4、空间运输系统:强调确保独立自主的火箭发射能力并具备国际服务竞争力,探讨研发新型运载火箭,并从提高空间系统抗毁性以及快速响应型小卫星的需求角度,探讨发射系统相关问题。

  5、空间态势感知:在2018年前,基于日美合作,建立空间态势感知相关设施与防卫省、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等相关机构的一体化运行机制。

  6、海洋态势感知:从综合利用各类卫星和空间技术、飞机、船舶与地面设施,以及与美国开展合作等角度,研究未来行动和措施,2016年末形成报告。

  7、早期预警功能等:综合考虑与盟国开展合作等替代手段、日本自有技术的可实现性以及效费比等问题。

  8、强化空间系统抗毁性:研讨保持和强化空间系统抗毁性的相关措施,2015年末形成结论。

  9、空间科学、探索和载人空间活动: 1)今后将确保对以贡献卓越成果、产生新的知识为出发点的空间科学和探索活动给予资助,并参考JAXA的发展路线图执行。未来10年将发射3个中型任务、5个小型任务以及其他小规模项目,包括“新X射线天文望远镜”(Astro-H),“地球空间激发和辐射探测”卫星(ERG)以及BepiColombo水星探测器等。此外,将探讨参与“宇宙和天体物理空间红外望远镜”(SPICA)国际合作计划,并推进JAXA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开展的项目。推动探索活动的实施,考虑以月球、火星等有引力天体的机器人着陆和探测为目标。2)需要提高包括国际空间站(ISS)计划在内的载人航天活动的效费比,维持日本在空间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发言权,扩大人类未来活动领域,有效且高效地进行战略性技术储备,扩大民间应用。具体活动包括支持ISS通用系统运行和未来2艘“H-2转移飞行器”(HTV)。对于是否参加ISS在2020年后的延寿运行计划,将在综合研究以后于2016年确定。3)关于载人空间探索活动,应考虑其他国家行动计划、参与方式、外交、维持产业基础、强化产业竞争力、科学技术产出、效费比以及财政能力等诸多因素,通过严格的评价综合、谨慎地探讨。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